二级市场一些新币的集体回落反映出,市场对当前周期“先叙事、再融资、后TGE”的VC工业化造币路径产生了质疑。这种模式似乎正在面临一次“揭竿而起”的反思。值得思考的是,为什么散户宁愿参与高风险的PVP阴谋币博弈,也不愿接受VC背书的新币?
上一轮由VC主导的行业创新驱动模式已经逐步演化成了一套“融资、发币、推出”的工业化流水线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,华丽的白皮书叙事、顶级豪华的投资阵容、看似光鲜的巨额融资数字和天王级的撸毛预期,成了一个个推向市场的流动性收割大杀器,严重透支了市场的信任。
虽然不能以偏概全,但当一堆无法兑现承诺、且毫无财富效应的项目不断涌向市场,导致如今市场非理性地将其视为“VC骗局”。这种现象,已经让投资者失去了对VC币的信心。
VC币的致命问题在于其定价机制。当一个项目完成多轮融资后,TGE时的估值通常已经被抬得很高,这就导致了两个必然后果:一是散户买入成本过高;二是早期投资者有强烈的抛售动机。结果是,新币的设计往往成为“死亡陷阱”。这种局面下,TGE后新币下行的概率较大,市场做空情绪也随之加剧,形成恶性循环。
相比之下,那些零开始、低市值起步的社区币,虽然存在较大未知风险,但散户宁愿冒险参与这些风险更高、预期不明的项目,也不愿触碰那些早期就定价过高、后续大概率下行的VC币。
当前流动性枯竭的市场环境,对VC币无疑是致命打击。大家都知道,TGE后抢先卖出是最优策略,且做空市场是理性选择。当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一点时,VC币必然面临极大的市场抛售压力。在整体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,VC币也很难避免“被献祭”的命运。
这种局面,类似于“囚徒困境”:项目方大方空投会导致抛售压力过大,而惜筹不释放又会遭受舆论抨击,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缺乏足够的买盘支撑。
如何破解VC币的信任危机呢?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重构项目方、VC和社区之间的利益平衡。为此,以下几点值得关注:
- 低估值起步,留足上升空间:项目方和VC应该接受较低的起始估值,让TGE成为项目真正价值的起点,而不是顶点,给予市场更多的增长预期。
- 部分环节去VC化:在一些关键环节中引入社区的参与,借助DAO治理、IDO、公平发行等方式,减少VC在代币分配中的主导地位,增加社区的权重。
- 差异化激励机制:应当设计面向长期持有者的额外激励,将价值真正回馈给项目生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,而非短期投机者,这也需要对空投机制进行改革和升级。
- 透明化运营:项目方应当重新拾起最初定期公开开发进度、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机制,而不仅仅在TGE前后进行单边的市场宣发。
VC在Crypto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,仍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谈VC币的困境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去除VC的影响,没有VC的行业将面临更多无法承受的挑战。
Crypto市场的融资生态仍然需要重构。VC应该从消极的“套利中介”转变为积极的“价值赋能者”。本质上,当前VC币的困境反映了市场的过度内卷,也正是Crypto市场逐渐成熟的表现。这对普通投资者如何甄别优质项目、如何理性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